网友自制《大圣归来》超燃MV:
“我是自来水,心甘情愿为该片当水军”、“中国式好莱坞水准的动画片”……如果你已经被国产动画电影《大圣归来》“安利”了数次,那么我们还要来一次,因为这是一部名副其实的近十年国产动画最佳电影。
与以往的西游记题材所不同,《大圣归来》并没有“啃老”,而是对剧情进行了合理的世界观重构,从而将美猴王孙悟空塑造了一个桀骜、悲情却永不屈服的东方英雄形象。用导演田晓鹏的话就是:“孙悟空的个性摆脱了以往的形象,而且是,成人那种人性、佛性、魔性混杂的矛盾结合。”
与以往的西游记题材所不同,《大圣归来》并没有“啃老”,而是对剧情进行了合理的世界观重构,从而将美猴王孙悟空塑造了一个桀骜、悲情却永不屈服的东方英雄形象。用导演田晓鹏的话就是:“孙悟空的个性摆脱了以往的形象,而且是,成人那种人性、佛性、魔性混杂的矛盾结合。”
与此前徐克翻拍经典样板戏《智取威虎山》一样,《大圣归来》采用了用现代化的包装形式来讲述一个西游故事——唐僧被设置成一名七八岁的小孩,名叫江流儿,在一次误打误撞的五行山之行中,江流儿无意中解除了孙悟空的封印,从而开启了一段熊孩子江流儿和酷大叔孙悟空之间的纠缠。
从整部影片看,虽然剧情上有点好莱坞模式,不过这仍然是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创新。整个故事变成了现代人更易接受的题材,加上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对话设置,孙悟空从一只《西游记》里的猴子蜕变成一个接地气的动画形象,更容易引起年轻人的情感共鸣。
此外,《大圣归来》改变了以往西游记题材的动画片受众群体偏低幼化的特质,而是转向对全年龄进行开发。在历经几百年的文化传承后,美猴王孙悟空的形象已经根植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,并不是一个专属于低幼群体的形象。
虽说《大圣归来》在情节、人物造型等细节方面仍有不足,但在3D景深效果、画面构图、色彩调配、场景设计等动画制作技术方面已让人眼前一亮,更可圈可点的是中国元素的应用,在人物造型和场景设计上秉承了不少中国民族工艺美术的特点,在CG等制作上非常有诚意。
尽管电影收获了不少口碑,但《大圣归来》在院线的排片并不乐观。这不光是因为片方几乎将所有的成本都用于影片制作(制作成本约为1亿元),以至于难以拿出费用来进行大规模宣传,也是受限于动画片难以出现明星效应。
这给院线经理们提出了一个难题,以往院线经理会根据导演、编剧、主演的市场欢迎程度以及影片的前期营销工作来预估前几日的票房,从而安排出收益最大化的排片。《大圣归来》作为一部国产动画片,既没有倍受观众喜欢的大牌导演和明星,也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,院线经理也就只能象征性地给出了不到一成的排片率。
在日漫、美漫流行的当下,《大圣归来》让美猴王这个形象重新焕发出了票房号召力。腾讯泛娱乐战略掌舵人程武就曾经说过,“中国人有一个自己的超级IP——美猴王(Monkey King),这是中国人以及全世界都认可的代表中国文化的超级IP。”超级IP的开发并不是将一种文化形态转移到另一种文化形态,而是要对IP内容进行延伸性开发,从而让IP可以持久性地焕发魅力。《大圣归来》的出现,让我们看到了国产动漫的进步,以及未来动漫IP开发的空间。
[page]
以下是澎湃新闻此前对《大圣归来》导演田晓鹏所做的专访,我们挑了一些精华的部分:
澎湃新闻:近年来国内众多影视剧都对《西游记》进行了改编,你为什么也想要改编这一古典名著?
田晓鹏:我是做三维动画的,当时就想找一个题材去表现三维动画的特质,第一个想到的就是《西游记》,因为它的空间和张力非常大,本身就有魔幻、功夫的元素在里面,特别容易在三维动画里出彩,这是我选择西游题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。
我觉得《西游记》就像《指环王》一样,如果只是(真人)拍的话,不能完全表现原著,需要很多特效。所以我觉得三维动画是能把《西游记》拍得特别有意思的手段。
澎湃新闻:看过电影的人,大多认为《西游记之大圣归来》有创新,它构建了童年唐僧与孙悟空、猪八戒的情谊,这是以往未见的,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切入点?
田晓鹏:这是我一直以来看《西游记》的一个理解。《西游记》最好玩的部分,大家都知道是大闹天宫,非常帅,非常漂亮,随后是取经路上一个一个故事。我当时看《西游记》有一个疑惑,就是唐僧这个人,他年纪轻轻,怎么突然就没有七情六欲了,马上就能走上取经的道路,成为一个高僧。
另外,悟空为什么在压了五百年之后,突然整个人都发生变化,一个紧箍咒就能把他束缚住,跟唐僧这么弱的人去取经。我对这两个问题特别不理解,所以我就想做一个解读,把它说清楚。
原著小说写到,唐僧这个人是十世轮回的,他在第十世的时候,才走上取经的路。那么,他在前九世经历了什么,能让这个人越来越强大到足以去踏踏实实走上取经路,我想把这一段放大。另外是我觉得,以动画片的类型来说,从亲情的角度,从价值观的角度,最容易把整个故事出彩。
田晓鹏:大反派是一个书生的形象,我当时第一个反应就是,必须由童自荣老师来配音,我们这一代人就是听着他的声音长大的,对这样一个声音印象深刻。
当时我找到上译厂领导说的第一句话就是,童自荣老师,包括老一辈的配音老师,给我的感觉是,我听到他们的声音,这就是电影。因为我要做的是一部电影,其次才是一部动画。所以我希望有电影质感的那批人去参与。
我希望配音演员不要去模拟声音,我希望的是找真实年龄感的声音,比如说小唐僧,我们就是找一个真实小孩。吴老配的角色(唐僧的师父),与他年龄相当,特别真实。在上译厂配的音,现场给人的感觉特别好,这些老艺术家给了电影很大的帮助。
田晓鹏:续集肯定会有的,如果你看了第一部,你会有一个感觉,这个故事没有讲完。至少是三部曲。前一到两集的故事,把基础做足。
第二集就会讲信仰。因为第一集我们定位是相识或者。叫缘,就是这些人是怎么认识的,怎么能真正建立起亲情、友情的东西,但亲情这类东西还不足以让他们走上取经路,所以我们会在第二集当中加入信仰。
第三集叫上路,因为只有信仰建立之后,才能上路。不只是唐僧要建立信仰,还有孙悟空。因为悟空应该说是没有信仰的,他其实就是信自己,有点自由主义,但是唐僧这个人是有大爱的,在第二集当中就要把这些事情解释清楚,唐僧的大爱和信仰是怎么建立的。
澎湃新闻:第二部大概要多久做完?
田晓鹏:我们现在的经历是在第二部前期工作阶段。我们希望控制在两年以内,第一部做那么久,是有许多客观原因的,比如投资情况、经验技术的准备等。但是通过第一部,我们得到许多东西,包括技术积累,所以我相信未来制作第二部会更快。
[page]
澎湃新闻:动画长片,制作周期长、先期投入大,是否担心票房问题?
田晓鹏:其实是有这个可能的。因为第一部我们走下来,更辛苦。现在我们已经好多了。各方面的支持,通过海外卖片,还有周边产品等。
除非是我们的票房特别惨淡,可能我们会改变计划。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,我们还是愿意去搏一下,因为当时(筹备)第一部的时候,比现在更一穷二白。
澎湃新闻:许多观众看完之后对本片大为赞叹,认为视效堪比好莱坞动画片,个人以为电影的确十分流畅。想了解一下,本片一分钟CG成本平均为多少人民币,最贵的几组CG,有多贵?这样的成本在行内平均值相比,超出多少倍?
田晓鹏:我只能说一个特别贵的场景,我们都不是用分钟来报价的,都是以秒来报价,因为品质很难用分钟来打包卖,我们要精确到每一秒,我们最贵的单价到几万块钱的都有,甚至更多,因为动画在制作过程中,有些方面是我们特别追求的,比如特效,或者某一种感觉,所以可能我们需要翻来覆去地去改,所以相对来讲,单个的一秒,付出的成本会很高,可能甚至到几万块都有可能。
主要集中在最后一场大戏,场景大、特效量非常大,我们当时在设计这场戏的时候,就希望有一个大场景,想把它做得很漂亮,爆炸啊、队列啊,但真的要做的时候才发现,一旦做起来,就发现问题都来了,根本成本控制不了,你不可能这个镜头用了特效,下一个镜头就没有了。现在观众看到的最后一场,大概有三百多个镜头,实际上规划时更多,而这三百个镜头中,光特效就占了80%。
澎湃新闻:从项目启动到现在即将上映,经过了多长时间?当中最常遇见的困难是什么?
田晓鹏:正式制作,开机是在4年多前,当时觉得实在是等不起了,当时自己特别迫切想要去做这件事情,到处找投资,那时候市场也不是特别好,再加上大家对动画电影的前景也不看好,从市场到技术都不看好,但我在这个行业里积累了好多年经验,我总觉得应该还能拍出一些新意,所以还是觉得要把它启动起来,否则别人也看不到我究竟想要做什么。
澎湃新闻:你个人喜欢哪些动漫作品?
田晓鹏:我最喜欢的是日式动画。日式更成人向,美式更合家欢,我正在往这个方向探索。我特别喜欢少年热血漫画这样的风格,比如《进击的巨人》,宫崎骏的很多电影,特别特别喜欢。但这条路是不是能走通,我觉得还需要慢慢去尝试,我觉得我们未来会更大胆地靠少年热血的方向。
田晓鹏:纯原创计划,有的。说实话,我对市场不是特别有研究,这方面有我的同事在做,我们探讨过,我只能从题材的感觉,当时我们做《西游记》,我们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,找一个大家都知道,不用去宣传的题材。很多人听到《魁拔》,还得想一下,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,你做得再好,要想把观众引入电影院,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,所以我们当时选择《西游记》这个题材,说实话有点借力的。
未来,我们还是会做更偏向原创的东西。从题材上说,我们不太限于传统的、古典名著里的东西,因为我们中国人的思维并不是很老套的,欧美很多题材我们都可以去做,关键是讲述的方式——是不是用我们自己的行为方式在讲,我们现在就在探索用中国东方特色的语言去讲故事。